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消息 > 正文

借創新強校東風 掀改革發展熱潮

發布時間:2015-01-22

  引言:歲末年初,在“創新強校工程”年度自評工作即將展開之際,省教育廳傳來喜訊,我校共有24個項目獲得2014年度重點平臺建設躍升計劃及重大項目與成果培育計劃立項。對于正在以“創新強校工程”為引領,全面加快改革發展的肇慶學院來說,這如同一場下得非常及時的春雨。回顧過去的一年,我校“創新強校工程”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讓我們看到前進的困難,更看到前方的美好。

 

 

  2014年年初,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作出一個決定,從即時起,實施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

  由此,在全國高校大力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之際,極具廣東特色的“創新強校工程”橫空出世。

  按照兩廳的謀劃,實施這項工程的總體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制約高校內涵發展的障礙,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和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

  從“創新強校工程”的目標來看,它著眼于對大學綜合實力的整體促進,這與黨中央、國務院近幾年來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精神一脈相承。

 

 

  兩廳的部署,隨即在我校落地。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三次黨代會上,“創新強校工程”被寫進黨代會報告,被賦予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歷史重任。報告指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推進協同創新,全面實施創新強校工程,凝心聚力內涵發展,提升辦學水平,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

  這就是說,“創新強校工程”,成為我校貫徹兩廳部署,實現新的奮斗目標的核心抓手、重要著力點。

  在肇慶學院的發展歷程中,總能掀起一次又一次波瀾壯闊的發展大潮。這次,學校也要借“創新強校工程”這股東風,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這是全體師生的共同心愿。

 

 

  其實,在黨代會召開之前,為推進“創新強校工程”,學校就結合辦學實際,制定了一份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明確表示,要圍繞我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以及肇慶市“兩區引領兩化”的戰略目標,突出人才培養在“創新強校工程”中的中心地位;要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校企合作,建設與行業和企業協同育人的創新平臺,提升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

  就這樣,這份內容簡潔的方案,明確了我校實施“創新強校工程”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體系。

  以“創新強校工程”的名義,學校開始了新的耕耘。

 

 

  目標一旦確定,工作便有方向,有動力,并且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是,當第一次站到全省的平臺上,一考核,一比較,我們發現在“創新強校工程”工作中自己的差距——我們在同類院校的排名中靠后,我們很多不應失分的指標都失分了。

  對于對未來滿懷豪情的全體師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如何面對失敗的教訓?

  那就是要認真總結,深刻反思,全力推動“創新強校工程”迎頭趕上。全校上下對此迅速達成共識。

  黨政一條心,師生一個意。

  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推進會,把全體師生的目光聚焦“創新強校工程”上來。校領導班子、“創新強校工程”領導小組、各學科專業負責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還有各路專家學者,還有教師學生代表,大家坐到一起,共同研究對策,啟發思路,燃點熱情,鼓起干勁。

  挫折,激發了我們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奮起的勇氣和斗志。

 

 

  學校隨即在“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著手制定“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意見。這個意見不但更加吃透上級文件精神,而且更加接地氣,具有肇慶學院的特質。它最觸動人心的,是為學校設定的工作目標。

  “要建立推進協同創新的資源共享機制和責任共擔的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確保創新強校工程取得成效,在重大平臺和基地建設上實現突破性進展。”

  “到2016年底,獲得省級重大平臺和基地5個左右,其中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培育)2-3個,協同育人平臺2-3個。建設10個左右的校級重大平臺和基地,其中協同創新發展中心3-5個,協同育人平臺5-7個。”

  “學科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構建起“4+3+5”的學科建設格局,形成以專業鏈群為標志的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結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科技開發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廣東省本科教學審核性評估,獲批專業碩士授權單位。”

  面對這些實實在在的目標,特別是關于提升辦學層次的描述,全校師生無不感受到學校發展的亮麗前景。

 

 

  在具體的工作目標的引領和驅動下,學校出現許多新的變化。

  各單位、各部門不再像之前那樣,推扯,等待,而是承擔,出擊。

  各單位、各部門不再像之前那樣,單兵作戰,自給自足,而是團隊協同,相互合作。

  一種新的工作格局、工作方式逐漸形成,一種新的工作狀態、工作氛圍逐步呈現。

  這就是——

  通過協同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起學校發展的總體框架。

  完善創新強校制度體系,建立重點工程有效推進的制度保障。

  通過項目牽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充分調動二級學院實施“創新強院”的主體性。

  以創新強校工程統領學校發展,切實增強綜合辦學實力。

  一系列的新思路、新做法,推動著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高水平大學及特色高校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這六個方面的工作。

  憑著六位一體的整體推進,我校翻開了“創新強校工程”的新一頁。

 

 

  一轉眼,學期末到了,“創新強校工程”新一輪的評比和考核很快又將開始。

  這時候,省教育廳傳來重大喜訊,我校共有24個項目獲得2014年度重點平臺建設躍升計劃及重大項目與成果培育計劃立項。

  這24個項目,包括3個省級重大項目立項,1個省級重點提升平臺,12個省級特色創新項目,8個省級青年創新人才項目。這幾種類型的項目數量,大多居于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這就表明,我們的“創新強校工程”打了一個翻身仗。

  這是對學校知恥后勇、力挽狂瀾的回報,是對學校重整旗鼓、后來居上的證明。

  在重點平臺建設躍升計劃及重大項目與成果培育計劃中獲得如此成績,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一方面可以匯聚資源,促進建設,另一方面更可以鼓舞士氣,激勵斗志。

  從根本上說,后者相比于前者更為重要。它印證了一個道理,只要全體師生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我校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為“創新強校工程”迎來一個接一個的豐收年。

  一年之計在于春。

  如今,2015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正在走進春天。

  此時此刻,我們仿佛獲得召喚:2015年,我們要繼續努力,全力推進“創新強校工程”,讓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的夢想早日實現!(宣傳部)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