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移植造血干細胞是很多血液病患者救命的希望,而這個希望,往往來自素昧平生的捐獻者。
12月6日上午,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造血干細胞的采集室里,隨著細胞分離機的運轉,懸掛著的采集袋逐漸變滿,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采集結束后,少年那雙穿刺扎針的手臂,因久未活動而麻痹了許久……
這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少年,正是來自肇慶學院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大數據學院的大三學生馬學濱。他是全國第12403例、肇慶市第2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義無反顧的決定與善舉,挽救了一名身患重癥血液病年輕女孩的生命。

2019年的金秋時節,馬學濱來到硯園就讀,帥氣陽光、樂于助人的他,有一副熱心腸,經常幫助有需要的同學,以及參加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在機緣巧合下,他接觸了肇慶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公益宣傳的內容。經過工作人員的詳細科普后,他決定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隨時準備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今年五月,他接到通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配型完全相合,符合捐獻條件。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他確認是否有捐獻意愿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愿意。馬學濱說:“我知道初次配型成功后,既驚訝,又驚喜。我心里清楚,配型完全相合有多不容易,對方一定在等待著我的幫助,所以我一定要做。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我21年來做過的最非凡的一件事?!?/span>
非血緣關系人群的造血干細胞配型相合的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如此低概率的事情,將兩個素昧平生的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不可思議地聯系在一起。

在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引下,馬學濱完成了體檢、高分辨檢查、簽捐獻志愿書等捐獻手續。12月1日下午,他趕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開始了五天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劑注射。12月6日清早,最后一支動員劑注射完畢,早上八點左右,采集造血干細胞的設備緩緩運轉起來。

采集的5個小時中,少年的雙臂因穿刺扎針和長時間固定而產生了酸痛且麻痹的感覺,但他一直保持鎮定,堅持到拔針的那一刻。醫護人員的熱心陪護、愛心人士的暖心慰問
以及采集室里的匿名鮮花……讓馬學濱明白自己做的事是多么的有意義,那304ml的造血干細胞懸液是多么的珍貴!
“如果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那該是一件多么光榮、也多么幸運的事情??!”馬學濱感嘆道。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了解并參與到造血干細胞的捐獻當中,為社會獻出愛心與真情。

馬學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青年尊重生命、勇敢奉獻的可貴精神。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人體基于造血干細胞強大的再生能力,不會影響捐獻者自身健康,更不會減弱捐獻者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對受捐者來說,卻是重獲生命和健康的希望。但是,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配型的相合率僅為幾百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
肇慶市紅十字會負責同志表示,作為組織平臺,很感動能看到越來越多愛心人士特別是青年大學生,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拯救患者生命。在我市21個捐獻案例當中,有來自警察、醫生、大學生、創業老板、企業員工等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他們都毫不猶豫地挽起袖子獻出造血干細胞挽救素不相識的生命,用實際行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崇高的博愛奉獻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充分體現了我市民眾文明素質極大的進步和提升。
肇慶市紅十字會呼吁各位市民,年滿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內,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的公民,均可以抽取10毫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就可以組織捐獻造血干細胞,傳遞生命之光,為血液病患者送上一份生的希望。
捐獻生命種子,讓生命延續。正是有了無數像馬學濱同學這樣的愛心捐獻者,更多患者有了重回健康的希望。
以個人之力,傳遞生命之光。硯園學子,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