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公告 > 正文

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要點

發布時間:2015-03-12

  一、基本知識

 

  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

  2.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此前稱為諾瓦克樣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腸道疾病,可通過食物、水和接觸傳播,具有高度感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諾如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腹瀉和胃腸炎的首要病因,引起兒童病毒性腹瀉的第二位病原體。諾如病毒是近年來引起學校感染性胃腸炎群體暴發的主要原因。暴發傳染途徑主要是食源性傳播、水源性傳播以及人-人接觸傳播。

  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部痙攣性疼痛及腹瀉。病程較短,一般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對癥或支持治療為主,預后良好。

  3.人感染禽流感

  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家禽、野禽)以及鳥類。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發現人與人間有效傳播的證據。

  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高熱(大多持續38以上)、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

  4.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傳染源是排菌的肺結核病人的痰。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經消化道和皮膚傳播。

  結核病的主要癥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疲乏、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低燒、盜汗等癥狀。

  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

  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傳染性。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

  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面愈。

  6.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7.麻疹

  麻疹病人為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

  患病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7日后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7日,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班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影響,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8.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為傳染源,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傳播。

患病時出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癥狀,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9.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

傳染源是帶菌者和病人,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傳播,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時產生的飛沫直接經空氣傳播。居室擁擠、人口稠密、空氣不流通等均有利于疾病的傳播。

  主要癥狀有:輕型流腦只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咽痛、咳嗽或輕度發熱等癥狀。典型的流腦則表現為急起高熱、頭痛、嘔吐、皮膚黏膜瘀點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

  二、預防要點

  1.養成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2.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3.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室內外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5.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休息,加強鍛煉,注意防寒保暖,增強體質。

  6.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7.避免接觸貓狗、禽鳥、鼠類及其糞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觸,一定要洗手。

    8.發現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動物,不要觸摸,應立即報告。

    9.出現傳染病疫情時,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做好應急處置。

  10.必要時配合當地衛生部門采取疫苗接種(如兒童和體弱多病者可到當地疾控中心或預防接種門診接種流感疫苗),增強免疫力,實現科學預防。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