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服務地方 > 正文

本網評論:我們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建功了

發布時間:2019-10-30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我校近年來全面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師的聰明才智,大力做好科技特派員工作,在促進科技下鄉、科技興企方面交出一份優秀答卷,正是踐行總書記這個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體現。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我國城鄉之間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上存在較大落差。農村相對貧困落后,堪稱困扼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短板。毋庸諱言,這個問題在GDP連續30年高居全國首位的廣東同樣十分明顯。而對于地處粵西北的我市來說,在起點更加靠后、基礎更加薄弱的條件下發展鄉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更加成為我市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題。

  這個時候不站出來,什么時候站出來?既然本市“三農”工作亟須支持,我校當然不會袖手旁觀,而是積極組織農業等學科的教師,深入山林湖澤,走進田間地頭,通過提供信息服務、給予技術指導、進行生產幫扶等方式,以科技創新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把創新驅動發展的效應輻射到廣闊的農村天地。

  難能可貴的是,我校的這個行動甚至可以上溯到上個世紀末。那時候,參與早期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又在活動中向農戶傳授農業生產技術的那些有農科背景的帶隊老師,就成為了我校第一批具有實際意義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其后,一批又一批的農科教師次第傳接科技下鄉的接力棒,使得我校農村科技特派員的隊伍不斷發展,科技創新人才服務“三農”工作結出累累碩果,受到省、市、縣、鎮、村各級黨組織的好評。基于此,省市兩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先后落戶我校。

  令人振奮的是,得益于國家科技特派員政策的調整完善,在我校農村科技特派員先行一步、穩扎穩打的情況下,我校企業科技特派員也應運而生、迎頭趕上。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隨著我校重點學科建設持續推進,與之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隊伍逐步充實,我校有了選派企業科技特派員的能力和底氣。2015年,學校發布《關于選派企業科技特派員的通知》,鼓勵相關學科教師積極申報成為企業科技特派員,以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投身于服務我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事業,促進高校的科技要素向企業轉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文件的下發,極大地激發了相關學科教師報名企業科技特派員的熱情。一時之間,我校的企業科技特派員隊伍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成長起來,與原有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比翼齊飛、相得益彰。

  2018、2019兩年,我校連續組織100名博士教授上山下鄉,為我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這是學校響應黨中央號召,派遣大批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的一項標志性工程。與此同時,我校又不斷向肇慶及周邊地區委派企業科技特派員,迄今為止已逾550人次,相應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突破350家。這支企業科技特派員隊伍能征善戰,獨當一面,在技術咨詢、產品研發、樣品測試、項目申請、人員培訓、繼續教育、大賽輔導等多個領域,都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的成果,淋漓盡致地彰顯了我校作為一所社會主義大學的責任與擔當。

  服務求得支持,貢獻換來發展。我校派出科技特派員下農村、進企業,幫助農民開展種植養殖,指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輸出的心血汗水沒有白流。說到底,在為農村和企業發展提供幫助的同時,我校自身也成為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受益者。當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職能被貫穿于社會服務職能中,這些學科也就獲得了全方位的培育。我校生化類申碩學科正是在科技特派員工作中得到歷練和提升,就是有力的說明。由此可以斷言,科技特派員工作促進了學校和鄉村、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面對總書記最為殷切的期望,我校有最大的理由繼續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集結隊伍,匯聚力量,書寫好科技下鄉、科技興企這篇大文章。這是時代向我校發出的履行大學職能的強烈呼喚,也是歷史賦予我校以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內涵發展的寶貴機遇。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