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藝術長廊 > 正文

展訊 | 造化于手——首屆肇慶風物青年美術作品展

發布時間:2023-12-12


開幕時間

2023年12月17日上午11:00

展覽時間

2023年12月14日—12月24日

展覽地點

肇慶美術館

指導單位

廣東畫院

肇慶市委宣傳部

肇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肇慶學院

主辦單位

黎雄才美術館

肇慶市青年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

肇慶美術館

協辦單位

肇慶市政協書畫院

肇慶市博物館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關于寫生


  關于什么是寫生?怎么去做寫生才是好的寫生?我想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有三個經典案例,第一個是黃賓虹,浙江博物館收藏了一大批黃賓虹外出游歷用毛筆勾畫的手稿,在黃賓虹大展時展出過十幾個本子,從作品和某些文字記載中可證實大部分都不是畫家在游歷的現場直接寫生而得,而是事后或回家根據記憶勾畫的,可以說黃賓虹是傳統型文化中特別強調的目識心記的寫生類型代表。第二個是潘天壽,前些年在中國美術館做的潘天壽大展中,在他最有開創性的代表作品《雁蕩山花》《小龍湫下一角》等作品旁同時陳列了潘老的幾張小墨稿和幾張鉛筆的現場寫生稿,那幾張鉛筆寫生稿大都只了了畫了幾筆,且大部分構圖都不是特別完整,只對大體積或大結構有概括性表現,但卻畫有一些不同角度或拆解的結構細節,可見潘老的寫生更多在意的是對所畫對象結構的研究和理解,是一種帶有很強的研究性分析性的寫生方式,為他后期創作中帶有濃烈個人情緒、情感張力的構圖形式及強烈夸張到有幾分天馬行空的造型趣味作了很好的理性鋪墊。第三個是李可染,李可染五十年代自北京南下寫生,花了很長時間一路走一路畫,周游了蘇州杭州肇慶桂林重慶等小半個中國。回京后將游歷的對景寫生作品在北海公園作了個展覽,展覽雖小,卻引起很大的關注反響,對近代山水畫創作和教學都形成了深遠的影響。這批寫生作品大部分是水墨或淺絳的,也有一部分是鉛筆素描形式的,且多數帶有明顯的光影調子,這不同于傳統的白描寫生方式。這批寫生作品強調現場鮮活感和真實感,相比較郎世寧式的中國畫,李可染是將西方光影素描和中國山水的游觀空間以及筆墨趣味結合得更完善的代表性畫家。李可染不同于潘天壽的簡筆速寫,他是現場進行深入刻畫的寫生代表,在構圖點線面的位置經營,節奏的調控,對細節的深入挖掘刻畫上都做的很到位,這也使他很多代表性作品是這些寫生作品的直接轉化或得益于這些寫生,如《魯迅故鄉紹興城》《漓江勝境》等。這三種不同的寫生方式,各有優劣,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探索方向。

  中國古典繪畫提倡“師造化”,中國畫的“寫生”即是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實踐。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古人寫生即寫物之生意。”可見寫生中的寫物,確實有描摹記錄自然的功能,但寫生不只是簡單的物象描摹和再現,寫生的狀物是我們認識自然的必要手段,但不是終極目的。寫物之生意的核心在生意,何謂生?《易傳》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生是草木生長,是創造生命,是天地萬物包含著的活潑潑的生機和生意。繪畫中所有的個性化的構思和巧妙的筆墨表達,都是在為深入觀察實景的基礎上表達寫生對象的生生不息的精神氣質和作者內心體驗到的感動,所以,一張好的寫生作品他是對象的生機(“造化”)和內心的感動(“心源”)的結合,一張好的寫生作品本身就是一張小型的創作,一張融合了作者的取舍,作者的審美趣味,作者的感動,乃至融入了作者幾十年的生命體驗和技術修煉,它不再只是表面上的這張物質性的寫生作品,它同時也是作者生命和靈魂的映射。

  關于用何種方式去寫生,社會上流行的短時寫生活動大多都是去到一個之前沒去過的陌生的地方,充滿新鮮感的地方,浮光掠影式的一日游的方式去畫點東西就離開,然后又去一個新的地方,當然這種方式有其合理性,在視覺上能夠提供足夠的刺激。我們在組織寫生活動中就不是按這種思路去做的,我們并不經常去找新的地方去畫,而是大部分時候都是選擇在同一個地方反復的畫,例如在七星巖的出米洞和千年詩廊等幾個點,多次反復去畫。同一個地方反復畫,如果不動腦筋的話,后續的寫生中必然會面臨不斷重復自己的問題,可能是思維的慣性使然,過去這么看這么想,現在仍然是這么看這么想,或者是繪畫技術的重復,重復過去的動作,繪畫語言上沒有新的提高或突破。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定位,如何擺脫自己的思維定勢、舊的審美模式、長時間訓練而來的習慣畫法,如何逼著自己脫離舒適區,而不是一天天重復昨天的自己,讓自己眼界有新的拓展,技術有新的突破,審美有新的提高,風格發展有新的方向就變成了寫生中的首要問題和重點攻克的對象。從這次展覽呈現出來的部分作品來看,這種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山水畫領域開宗立派的五代大畫家荊浩在其《筆法記》中記載他隱居太行洪谷,寫生松樹“凡數萬本,方如其真”。畫松數萬本的數量終換得攝其神韻的“真”,我作為后學從這里能獲得的第一個認識是:這世上沒有捷徑,任何的真知灼見都是腳踏實地而來。你想通過模仿或抄襲別人的東西而很快建立風格,確實可以很快就有了風格,但這是別人的風格,并不真正是你的風格,這種風格,離真很遠。自己的路只能自己去走,自己的風格只能自己去摸索。第二個認識是:數量的累積才能迎來質的裂變。每個人的天分高低并不一樣,即使是擁有絕世天才的畢加索,他漫長的一生完成的作品統計多達六萬到八萬件,平均每天都有一兩張作品誕生,可見他的不同時期的風格轉變都是巨量的作品累計而來,都是數量累計到一定程度后思想技術也一步步瓜熟蒂落的過程,并不是神話般的一蹴而就。本次寫生展的作品,畫種豐富,風格也趨于多元化。有些已經呈現出比較清晰的個人面貌,畫面已經趨于成熟,也有一些處于艱辛的探索期,還有一些處于初學模仿期。匯于一起,是為大家搭建一個更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平臺,大家都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最后祝所有同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藝術之路越走越遠!


毛宜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六日


部分精選作品欣賞


方楚雄《鼎湖山飛水潭》 中國畫  45x34cm


莫肇生《鼎湖山飛水潭》 中國畫  46x34cm


鄭阿湃《鼎湖時雨》 中國畫  68x35cm


羅秋帆《童年的回憶》 水彩畫  60x48cm  2014年



  1、開館時間:9:00-17:30(17:00停止入館)。

  2、肇慶美術館正常對外開放,校外人士進入學校請告知門衛參觀展覽

  3、觀眾參觀時請勿在館內聚集、飲食、觸摸展品和展柜,嚴禁在展廳內喧嘩、打鬧。

  4、開館期間,美術館將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展廳定期維護,保障正常開放。同時也希望各位觀眾支持并配合美術館工作,遵守規定并文明參觀。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