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流水——劉演良端硯書畫作品展
主辦單位:中國文房四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
承辦單位:肇慶美術館、肇慶市端硯協會
協辦單位:河南省鄭州市劉演良藝術館、肇慶市端州區文化館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6日—11月21日
展覽地點:肇慶美術館
前言
高山流水,紫玉生輝。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展示端硯文化魅力,宣傳中國硯都老一輩制硯大師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工匠精神,由中國文房四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的“高山流水——劉演良端硯書畫作品展”在肇慶美術館舉辦。
劉演良先生,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著名硯臺理論研究學者、肇慶市“德藝雙馨”藝術家。其獨創個性的“劉家山水”硯及書畫作品借得山水靈氣,于意于神,古潤雅靜,于情于景,奇絕隱現,可觀、可品、可賞。本次展覽設四大板塊,其中端硯作品91方、書法作品90幅、國畫作品90幅、文獻書籍手稿90件,共展出珍貴作品300余件,凝聚了劉演良先生70年藝術生涯的智慧和心血,呈現出其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工匠精神。
這次劉演良先生的作品展示,為廣大端硯藝人、工藝美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鑒賞、學習、交流平臺,也為端硯業界創新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2021年11月8日
序
劉演良先生山水題材端硯作品,立足于端州硯石這一特定材質,在深入研究歷代山水硯的基礎上,吸收傳統的有益養分,融入時代審美,因材施藝,天人合一,硯中有詩,開創了當代端硯的新氣象,被譽為“劉家山水”。
“劉家山水”強調天人合一。與傳統山水硯相比,劉演良先生對硯材天然狀態的把握更加得心應手,更加大膽徹底,更加淋漓盡致,盡可能不過多傷及石材的天然美,追求更大尺度的天人合一。奇形怪狀的石形,經精心構思變成層巒疊嶂、秀美河山;色彩艷麗的石皮,經巧妙設計化為秋山夕照、懸崖峭壁。在雕刻手法上,則根據石材的形態和大小,從傳統的以淺雕為主推向淺浮雕與高浮雕結合,強化視覺沖擊力,提高觀賞性。
“劉家山水”具有濃郁的文人氣息。當下山水題材端硯可大致分為“文人山水硯”和“匠人山水硯”兩類,劉演良先生是當代文人山水端硯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其制硯重意境,硯中有詩意,觀者賞其硯,名詩佳句常能脫口而出。同時,硯中有畫意,繪制的山水硯設計圖稿,本身就是一幅完整、精美的山水畫。所制山水硯既合符硯道,是一方方有寬敞硯堂、可供盡情研墨的硯臺;又合符畫理,是一幅幅章法嚴謹、觀賞性極強的立體山水畫。
“劉家山水”注重硯的整體性。“劉家山水”多見大硯,但并非只制作大硯,其山水小硯同樣精致可人,往往寥寥數刀,意境立現,成為賞心小品。一件山水小硯佳作,放大來看,觀者不覺其虛;一件山水大硯力作,縮小來看,觀者不覺其繁。“劉家山水”硯之所以不論形體大小皆有可觀,而非一堆殘山剩水,正得益于作者對一方硯臺整體性把握上的深厚功力。繁處密不透風,簡處疏可跑馬,虛實相生,動靜結合,氣韻生動。
“劉家山水”重視亭臺樓閣在硯中的表現。劉演良先生獨創性地把中國畫的“界畫”引入到山水硯中,精雕細刻隱現于深山中、江河畔、叢林間的亭臺樓閣、寺廟宮殿,并形成了一套雕刻樓宇建筑的獨特技法,嚴謹細致的樓閣線條與大刀闊斧的山石處理形成強烈對比。在大山大水的純“自然風光”中有機融入“人工建筑”,間或添加一二點景人物,增強了山水硯的人文色彩。
劉演良先生集端硯理論研究與端硯設計創作于一身,是當代出版端硯專著的第一人。許多進入硯臺收藏領域的愛好者,正是通過閱讀劉演良先生的著作認識端硯、鑒賞端硯、收藏端硯,并通過其設計創作打開了山水端硯的新視界。
劉演良先生精善小楷,堅持日寫數百字,九十高齡寫蠅頭小楷,手猶不抖。每以文徵明為榜樣自勉,常笑言:“文衡山享年九十,八十八歲時尚能寫精到小楷,我爭取比他多寫幾年。”其小楷結體謹嚴,壯年時所寫端莊豐腴,溫潤靚麗如有德君子;老年時所寫平和內斂,人書俱老如得道智人。劉演良先生亦擅畫山水、花鳥,尤以青綠山水最為得意。
“劉家山水”的成功,源于祖國的大好河山,源于作者豐厚的生活積累,更源于作者全面的藝術修養。“劉家山水”讓人們看到了近數十年來端硯創作的新風尚,其價值有待今后作更深入全面的挖掘和研究。
歐忠榮
辛丑季秋于端州拿云樓
劉演良簡介
劉演良,1933年生于廣州,祖籍肇慶。曾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肇慶市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現為中國文房四寶協會高級顧問、《中國文房四寶》雜志高級顧問、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端硯鑒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被評為肇慶市“德藝雙馨”藝術家,獲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特殊貢獻獎。
劉演良的端硯作品,既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追求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特別是在現代山水題材端硯的創作上開創了新的風氣,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被譽為獨具個性的“劉家山水”硯,深受國內外藏家和用硯人的珍愛,并在東南亞一帶國家和地區享有盛名。劉演良先生著述甚豐,《端溪名硯》、《端溪硯》、 《端硯全書》、《劉演良端硯設計作品集》、《端硯的鑒別和欣賞》及日文版的《新說端溪硯》、《歡迎進入端硯世界》,還與黃偉斌合作出版《端硯故鄉——肇慶》,參與編撰《中國端硯》《端硯大觀》《中國紙上端硯博物館》等,頗得硯界及文化界看重。
劉演良為弘揚端硯文化不遺余力,曾多次應邀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地區進行端硯文化交流、講學及舉辦個人端硯作品、書畫作品展,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部 分 作 品 欣 賞

隨形平板 老坑24.5×12×3.5cm

星月云水 坑仔巖 13.5×12.5×4cm

蘭亭序 書法 34x30cm

橫看成嶺側成峰 國畫 180×98cm
溫馨提示

1、開館時間:9:00-17:30(17:00停止入館)。
2、根據國家、省、市、學校有關疫情防控指示,校外人士可直接憑當期展覽海報入校,進館時請出示并校驗二代身份證(未辦理身份證的兒童在家長監護下參觀展覽)、實時“穗康碼”“粵康碼”、經體溫測試合格后方可入館觀展。體溫異常(≥37.2℃),或有咳嗽、氣促等異常現象的觀眾謝絕入館。參觀期間如有身體不適,應告知并服從工作人員安排。
3、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參觀時請勿在館內聚集、飲食、觸摸展品和展柜,嚴禁在展廳內喧嘩、打鬧。
4、館內采取限流措施,同時在館人數不超過100人,全天接待人數限800人次。為避免人員聚集,盡量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離,如若展廳等封閉場所內人員密度較大,我館將根據情況短時間內進行限流和導流。
開館期間,美術館將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展廳定期消毒,保障疫情期間開放安全。同時也希望各位觀眾支持并配合美術館工作,遵守規定并文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