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硯園 > 正文

肇慶+|高校“整活”,肇慶“接招”!“雙百行動”架起校地合作橋

發布時間:2025-07-18

7月15日,肇慶市召開“雙百行動”暨校地合作座談會,聚集市內外24所高校及中職學校和市縣相關單位,總結校地共建成效,共商深化合作路徑。自“雙百行動”實施以來,肇慶緊扣“高校所能”與“地方所需”,推動146個校地共建項目落地生根,36個重點項目突破見效,65項成果獲省級表彰,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

舉行共建項目簽約儀式。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春林 攝

產業賦能: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價值轉化

鼎湖區永安鎮的鱖魚養殖企業里,肇慶學院改良的荷魚共生原生態種養殖技術源源不斷為一池碧波注入清流和生機;在鼎湖區沙浦基地,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節水抗旱稻已推廣種植6000余畝,畝產提升15%;廣寧縣洲仔鎮的“稻+蝦”共養田里,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稻+”模式讓撂荒地煥發新生,帶動村集體年收入超15萬元,相關案例入選全省首批“雙百行動”優秀示范案例。

2024年7月20日,博士服務團在廣寧縣洲仔鎮開展旱地育秧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圖源廣寧發布

產業升級的背后,是校地協同的“智力引擎”,這個引擎不僅在田間地頭為農業發展助力,還在實驗室賦能制造業。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聯合廣東鴻圖科技等企業組建“肇慶市金屬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攻克含油軸承質量提升等技術瓶頸;肇慶學院與廣東愛晟電子合作研發的NTC熱敏芯片,打破國外壟斷,成果轉化效益超1億元。

肇慶通過“雙百行動”,讓高校的科研優勢與地方的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既讓農業技術扎根土地結出“富民果”,也讓工業創新突破壁壘產出“效益花”,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智力動能”。

民生提質:教育醫療資源下沉的“肇慶實踐”

“以前要去市里才能做的手術,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完成。”懷集縣患者李叔的感慨,道出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實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駐點懷集縣人民醫院后,開展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等10項新技術,四級手術占比提升至68%,微創手術率達94.6%,培養出20名“帶不走的本土骨干”。

教育領域同樣碩果累累。華南師范大學共建封開實驗學校(封開縣廣信中學)將于今年9月迎來首批新生,可提供3500個優質學位;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投資2.3億元捐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將為端州區新增2220個公辦學位;肇慶學院托管的鼎湖廣利高級中學,通過美育浸潤課程,讓1500余名師生受益。一系列的措施,既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更通過機制創新讓“輸血”與“造血”并重,為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肇慶方案”。

華南師范大學共建封開實驗學校(廣信中學)。圖源封開發布

鄉村煥新:美學與生態共繪的田園畫卷

在端州區巖前社區,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在地藝術設計大賽”讓舊街巷變身網紅打卡點;高要區金渡鎮鐵崗社區的屋頂咖啡,由廣東工業大學團隊設計改造,成為鄉村美學示范項目;肇慶學院“鄉村美學工坊”為四會市4條村完成規劃設計,提煉7套特色農房戶型,實現“一村一韻味”。

鄉村美學工坊團隊項目:沙頭村村牌設計。圖源四會發布

鄉村風貌換新顏,生態賦能同樣亮眼。華南農業大學在懷集推廣的綠色種植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30%;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在高要區示范的“羅氏沼蝦立體養殖模式”,畝產提高20%且節水15%;各校師生共植“雙百林”“青年林”5000余株,為肇慶71%的森林覆蓋率再添“美顏”。

文旅融合更顯特色。德慶縣聯合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共建1.5億元的龍母大劇院,打造“龍母貢”文創品牌;廣寧縣依托高校設計團隊,為竹筍、番薯干等農產品定制包裝,推動農文旅收入增長40%。

高校以美學思維重塑鄉村風貌、以科技力量守護生態底色、以創意設計激活文化價值,不僅讓鄉村“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更構建起“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可持續的生命力。

機制創新:從“結對子”到“共發展”的深度融合

一項項成績的背后,是“雙百行動”合作機制的不斷創新。自“雙百行動”開展以來,肇慶以機制創新破解校地合作難題,構建“市縣專班+校地聯席會議+清單化管理”機制,推動24所高校與8個縣(市、區)、肇慶高新區“組團式”結對,打造“全鏈條”保障體系。如高要區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院校,整合科研、體育、產業資源精準賦能。廣寧縣創新“政銀企校”聯動模式,舉辦金融對接會為企業授信111.59億元,聯合高校培育“廣寧云吞”品牌,帶動全國門店超1500家,年產值達28億元。德慶縣設立“雙百行動”博士服務站,引進12名博士完成《德慶縣旅游資源開發方案》等16項成果,成為縣域發展“智囊團”。

德慶仲愷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的駐站博士到田間地頭指導廣藿香青枯病防治。受訪單位供圖

同時,還建立“重點任務清單+項目臺賬”的清單化推進機制,實行“季度例會、半年小結”調度,146個項目全部明確責任單位、時間節點,確保落地見效。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肇慶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還與廣東藥科大學、肇慶學院等高校與地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重點推進南藥深加工、產教融合等項目。”肇慶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肇慶將持續深化“科技賦能、人才支撐、美學點亮”路徑,讓更多“實驗室成果”變成“田間地頭效益”,讓“高校智慧”真正扎根肇慶大地。


原文鏈接:https://zqstatic.xjrb.com/content/202507/17/c48116.html?colID=56&firstColID=58&appversion=51200&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5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