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硯園 > 正文

西江日報 | 肇慶學院服務地方助發展,愿以丹心奉熱土,?織就發展錦繡圖

發布時間:2020-11-20

  1970年到2020年,那是長河歲月五十載,也是肇慶學院與國同夢,與肇慶同呼吸、共發展的奮斗歲月。

  五十年櫛風沐雨,肇慶學院始終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辦學定位,并在服務主導產業、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教育、地方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咨詢等方面開展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實踐,持續為肇慶社會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賦能。


肇慶學院企業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特派員進企業、下田間,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助力。通訊員供圖


因勢而定 謀篇布局有高度


  五十年來,肇慶學院與國家發展、地方發展同頻共振,著眼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地方主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地方基礎教育,力爭站在更高的高度為地方發展出謀劃策。在黨中央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之時,肇慶學院拉開了“百名博士

  教授上山下鄉”實踐探索序幕。從前身在杏壇的博士教授,擼起袖子、挽起褲腳,深入田間地頭,將科技知識與服務送達村鎮,科技的春風得以吹拂山野。在此期間,以肇慶學院為主力建設的省市兩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成立,學校牽頭組建起一支匯聚全市涉農力量、超過一百人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到農業農村一線開展科技服務,覆蓋全市111條省定貧困村,促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在肇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展進入新時期,肇慶學院加大了對肇慶市經濟社會與歷史文化研究院、肇慶市決策咨詢研究院等高端智庫的建設力度。目前,校內各級各類研究機構達52家,為市委市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完成調研報告、決策咨詢報告、規劃報告等百余篇,有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扎根本土 促推發展有力度


  背靠巍巍北嶺,面朝滔滔西江,肇慶學院也始終把服務地方視為重要的辦學價值。“地方經濟社會需求和增長點在哪里,我們就往哪里發力。”肇慶市工業強市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肇慶高新區壯大發展背后,也有著肇慶學院的一份貢獻與努力。

  2008年起,肇慶學院科研團隊緊扣“如何助力肇慶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級高新區”“肇慶高新區如何成為國家一流高新區”主題,開展了長達十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通過共建肇慶高新區產業創新研究院,與高新區100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以分派50余名科技特派員進駐高新區企業提供科技服務、企業培訓服務等方式,為肇慶高新區打造成國家一流高新區添磚加瓦。

  圍繞肇慶近年來的產業部署要求,肇慶學院又聞令而動,著力打造一批面向地方

  主導產業發展的科研團隊,建立起“汽車零部件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重大產業平臺,并在肇慶高新區發起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為地方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貼近需求 服務地方有溫度


  肇慶學院服務地方既有力度,也有溫度,學校所聚焦的,始終是貼近地方黨委政府和企業百姓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

  肇慶高新區廣東鐳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與生產工藝相關的技術需求時,學校科技特派員團隊歷經上百次試驗幫助其“啃下”硬骨頭,與該公司的產學研合作成果更是獲得“2019年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同時,該團隊所研究的新型綠色全自動環保型銅排連續高速鍍錫方法及裝備項目成果獲得中國發明協會評選的“2020年度發明創新獎”銀獎,項目投入應用后助力應用單位效益提升。

  在了解到園區部分企業反映自主創新能力尚有不足時,學校創業導師結合實際需求進行培訓,至今已輔導園區20余家企業在中國創新產業大賽中斬獲多項大獎。

  當農民群眾為富硒水稻種植、綠色種養而犯愁時,學校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為農民獻計,如今學校的“稻魚共生”綠色種養技術、富硒項目在廣寧、懷集等地大面積推廣,百姓的“禾下乘涼夢”再添亮色。

  辦學五十年,肇慶學院社會服務成果亮眼——建立7個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平臺;派出530多人次教授博士服務肇慶產業350多家;大學科技園成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

  肇慶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堅持以服務地方為己任,持續推進產教融合,不斷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創新驅動能力,蹄疾步穩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爭當肇慶“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的“助推器”。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