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5月19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以下簡稱“挑戰杯”)在肇慶打響,全省161所高校齊聚肇慶學院同臺競技,以硬核創新力,回應“青年何為”的使命召喚。

“挑戰杯”閉幕式現場。圖源肇慶學院
作為推進青年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賽事,本屆“挑戰杯”延續往屆規模大、影響力廣的特點同時,還實現了 三個“首次”:首次來到肇慶、首次校地合作辦賽、首次舉辦地方專項賽。這是賽事區域拓展的新嘗試,更是對肇慶教育、科技、人才綜合發展實力的高度認可。
青年與肇慶的“雙向奔赴”為何能夠實現?透過三個“首次”,我們努力破解千年名城肇慶煥發“年輕態”的青春密碼。
大賽首次“花落”肇慶,惠青生態是選擇關鍵
“挑戰杯”為什么是選擇肇慶?
這里有香港青年黃偉光團隊研發的第六代脈沖整流器,以32段復合波脈沖技術打破國際壟斷;有“95后”青年劉小婷打造的高要鐵崗社區“屋頂咖啡”,用青年創意激活老城煙火;更有職業學院畢業生化身“數據標注員”,在小鵬汽車產業園用代碼定義未來出行圖景……厚植的科創沃土與重視青年人才發展、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惠青生態是這座城市被選擇的關鍵。
為吸引青年來肇留肇生活、就業創業,肇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肇慶市全域創建青年發展型城市實施意見》以及《支持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及創新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將青年發展事業逐步從理念倡導轉為實際政策,從文件制定轉為政策落地,為寫好“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文章打下了堅實基礎。
教育科技方面,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規劃建設正邁出堅實步伐。目前,走廊內19個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全速推進,總投資超160多億元,涵蓋學校擴容提質、產學研平臺升級、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等領域,為大型學術賽事儲備了深厚的人才基礎與學術氛圍。人才引育上,肇慶以“百萬英才匯南粵”為牽引,創新舉行多場人才對接會,并提供就業補貼、創業補助等“真金白銀”支持,讓青年人才 “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文旅賦能,肇慶還以城市溫度留住青年的心。賽事期間,肇慶化身“城市會客廳”,非遺展演中端硯雕刻師指尖流轉的匠心、裹蒸制作體驗里飄溢的煙火氣,讓青年學子沉浸式感受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肇慶精心規劃多條“精品研學游”線路,漫步“鼎峰相見”路線,于云霧繚繞間感悟生態之美;循著“摘星奪魁” 軌跡,在星湖碧波畔探尋自然奧秘;踏上“硯遇宋城”之旅,觸摸歷史脈絡,領略非遺傳承;沿著“肇夢向新”方向,打卡科創園區,感受城市發展脈搏。
早在賽事前,肇慶還以“硬核福利”展現留才誠意,應屆畢業生憑學生證即可免費暢游5A級景區七星巖、鼎湖山。這一舉措不僅是文旅惠民的暖心之舉,也充分展示了肇慶誠摯邀請廣大青年關注肇慶、熱愛肇慶、留在肇慶的真情厚意。

參賽學子游七星巖景區。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琳 攝
首次校地合作辦賽,助力協同育人
翻看本屆挑戰杯的賽事組織陣容,肇慶市人民政府是特別支持單位,承辦單位則是肇慶學院,首次實現了校地合作辦賽。究其根本,是對城市科創生態塑造的認可和對地方高校雙創育人的信任。
多年來,肇慶堅持在教育、科技、人才領域不斷深耕,全力推進“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建設,已培育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優質生態圈,這是支持“挑戰杯”落地肇慶的基礎和沃土。
作為賽事承辦單位,肇慶學院不僅擁有豐富的賽事組織經驗和完善的校園設施,還扎根肇慶、融入灣區、服務廣東,多年來堅持將雙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努力打造灣區西岸人才培養高地和科創新極的不懈堅持,培養了一批批敢闖會闖的青年創新人才,為校地合作辦賽提供了有力保障。


肇慶學院參賽團隊花絮照。圖源肇慶學院
本屆賽事,肇慶學院有超過800支隊伍投入備戰,覆蓋學校多個學院和專業,跨學科融合讓參賽團隊得以碰撞出更多創新火花,結出更豐碩成果。肇慶學院團委相關負責人說,學校的參賽項目均緊扣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主題展開,當中不少項目著眼地方發展實際,或將為肇慶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綠美肇慶生態建設等提供更多元化的解題思路、注入更強力的創新動能。
毫無疑問,校地合作辦賽的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賽事的產學研融合度,更為肇慶打造校地協同育人新格局,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以賽促產的良性循環提供了新的助力。
首創地方專項賽,向青年敞開肇慶懷抱
青年是最富有創新創造活力的群體,“百千萬工程”的實施需要青春力量的加入。首次增設的肇慶“百千萬工程”專項賽正是大賽為廣大青年深度觀察“百千萬工程”,加深對肇慶城鄉發展的了解認識,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而打開的一扇大門。
專項賽中,肇慶市遴選了七個涵蓋城市發展、產業發展、鄉村風貌提升、鄉村振興、歷史文化保護與活化等方面、能夠體現肇慶“百千萬工程”特色的典型鎮村點位作為“考題”,由全省高校“揭榜作答”,以創意活力和青春智慧為肇慶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團肇慶市委相關負責人說:“專項賽的創設,也是肇慶渴求與青年人才熱情相擁而敞開的溫暖懷抱。”
自3月以來,專項賽共吸引全省2971支團隊、上萬名師生奔赴肇慶的端州區城東街道文明路、鼎湖區坑口街道蘇村社區小?村、鼎湖區鳳凰鎮主街、高要區白土鎮白聯社區坑尾村、四會市地豆鎮、廣寧縣古水鎮古水社區等7個典型鎮村一線采風調研。采風調研期間,來自全省各地的高校團隊跋涉鄉野、深入鄉間,以參與“集中講解+分散采風”的形式,深度了解肇慶不同典型鎮村點位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百千萬工程”實施成效,并在與當地政府部門、基層干部的細問深談中收集一手資料、激發創新靈感,最終形成了近3000份規劃和運營方案。
無論是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團隊以“自然博物,梨木連城”為主題,設計一場融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于一體的景觀升級工程,讓端州區城東街道文明路這條“最貴街道”再次迸發新光彩;或是肇慶學院“蘇鱗煥巷·珩青疊新”項目團隊采取“生態重塑+新舊縫合”策略,創新提出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農耕體驗、康養研學的“農文旅康”四產融合模式,推動古老村落小?村煥發新活力;還是廣州美術學院“豆地 主場”項目團隊逐一破解難題,以鄉村美學思維賦予四會市地豆鎮舊電影院“新貌”,為地豆鎮打造充滿活力的文化新引擎……專項賽中的每一個作品,都將城鄉美學理念深度融入了肇慶城鄉發展的規劃設計當中,為肇慶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典型鎮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參考與思路。

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的景觀升級工程設計效果圖。

肇慶學院“蘇鱗煥巷·珩青疊新”項目團隊設計的“閑澗棧道”。
決賽落幕,專項賽為肇慶城鄉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仍將持續。7支特等獎團隊帶著創意與當地簽署成果采用合作意向,屬于青年人的創新和想像,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成為肇慶城鄉發展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參與了地豆鎮舊電影院規劃設計的廣州美術學院團隊學生說:“能將設計轉化為服務地方的現實成果,這種感覺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