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肇慶學院舉行辦學55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近萬名校友從五湖四海趕來,共同回顧母校辦學歷程,見證母校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現場,該校與多家單位、企業、協會等簽訂一批合作協議、揭牌多個共建平臺。

1970年,西江之畔,肇慶地區師范學校(肇慶學院前身)如新苗破土,以教師教育開墾,開啟了地方大學建設發展的壯闊征程。
歷經肇慶地區五·七師范學院、肇慶師范專科學校、西江大學,如今的肇慶學院已成長為擁有60個本科專業、覆蓋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并創新探索新師范、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藝術,辦學格局不斷拓展,服務地方的路徑越走越寬。
近年來,肇慶學院先后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連續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
“當前,肇慶正加快打造珠三角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門戶樞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教育、更渴望人才、更依靠創新。”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表示,希望學校再攀高峰,助力肇慶建設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實現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共進。

大會現場,肇慶學院攜手多家企業單位,推動一批合作協議、共建平臺集中落地——
與端州、鼎湖、四會、封開、肇慶高新區簽訂校地合作項目;
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小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肇慶市企業聯合會等企業、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與廣東工業大學共建的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樞紐平臺、與北京中軟國際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工業軟件人才培養實驗區、與波蘭密茲凱維奇大學共建的波蘭研究中心等多個產學研用合作平臺揭牌啟用;
正式成立“藝術思政大先生工作室”,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指揮于海和廣東省文史館館員、著名書法家、作家孔見擔任主持人,將推動美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面向未來,肇慶學院有何新謀劃?
肇慶學院校長李琴表示,學校將實施“更名大學”“申博”和“提升學科水平”三大工程,重點聚焦學科攀峰,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著重助力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建設,并大力推進“五育并舉”,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全球視野與實干精神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