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榮譽展示 > 正文

硯園青年講西江黨史 | 追憶鄧發烈士

發布時間:2021-12-20

一座小宅,幾間老屋,簡單樸素

舊時痕跡雖隨著時間減淡

但遺存的老照片和留下的生活舊物

又似在傾述著

一位偉大英雄的誕生和成長

今天,讓我們繼續通過

《硯園青年講西江黨史》系列視頻

循著照片和影音壘砌起的歷史足跡

回顧鄧發烈士轟烈而又短暫的一生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毙∈钸^后正是灼灼七月天,夏日午后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肇慶學院新聞中心黨史學習實踐團的隊伍就在這樣的天氣里,來到了位于云浮市云城區的鄧發故居的大門前。



  縱覽周邊環境,只見一座小小的四合院藏匿在一片林立高樓之中,午后的安靜院落把城市的喧囂和繁華分隔開,在一片祥和中莊嚴陳說著一個革命戰士轟轟烈烈的快意人生。



  鄧發是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1906年,他出身于云浮的一個窮苦家庭,也就是現今的鄧發故居原址。14歲時鄧發開始到廣州、香港工作,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世紀20年代,他先后參加了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鄧發受命輾轉于廣州、香港、海南等地。1931年,年僅25歲的他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成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兼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1936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

  1937年9月回國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39年夏,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1940年初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1945年9月,以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委會主任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職工代表大會。1946年4月8日,在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及老教育家黃齊生等從重慶乘飛機飛往延安的途中失事遇難,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故居內泥磚瓦木、四壁存影,滿是革命舊事。鄧發烈士未加入革命前,一直和家人生活在這座簡單小院里。懂事的他幫助父母燒火做飯、椿對推磨,小小年紀便已嘗盡生活辛酸,一顆想要“出人頭地”的種子也就這么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幾盞枯盡的油燈安靜地擺放在鄧發的讀書房中,穿過它們仿佛透過了幾十年的時光,窺探一位值守桌前汲取知識的認真少年。他炯亮的眼神熾熱地燃燒著求知的光芒,而后來也正是知識上的啟蒙,讓這個蒙昧中的青年點燃了革命的意志。



  新館里面用諸多文字和老照片堆砌出了一個時代的面貌。1922年爆發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是我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的起點,其間鄧發的角色只是一名小小的協助者。隨著革命的展開,鄧發從工人運動的參與者成長為一名經歷資深、足智多謀、無所畏懼的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鄧發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工人運動領袖,還是一位卓越的情報工作者。館內陳列著斯諾為鄧發拍攝的圖影,照片中的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如一只隨時準備搏擊暴風雨的雄鷹,滿懷信心。斯諾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秘密警察的頭子”,國民黨懸賞5萬要他的首級……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情報工作上,鄧發為捍衛初生的紅色政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如今,鄧發烈士的雕像傲然屹立于鄧發紀念中學的正門前,這是云浮市人民對鄧發烈士剛毅堅韌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情懷的崇高紀念。校道兩側的展板圖文并茂地敘述了鄧發烈士的一生,從青年時期投身革命,到為黨的建設鑄造豐功偉績,每一面展板都淋漓盡致地展現著鄧發烈士的精神全貌。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學校極其注重對鄧發烈士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宣揚。在耳濡目染中,鄧發烈士的革命精神閃耀著真理的光輝,鼓舞著青年學子不斷奮斗、砥礪前行。



  “丹心碧血垂青史,大義凜然照萬年?!编嚢l烈士雖已故去八十余載,但他從未被人們遺忘。七月酷暑難耐,故居內的游客卻不見少,而住在附近的孩子們在這里一待就是一天。當被問及鄧發烈士的故事,他們都能夠娓娓道來。



  一束特殊的花靜靜地躺在鄧發的雕像旁,它是一位后人對鄧發烈士的自發紀念。時間沒有遺忘我們黨的好戰士,鄧發的紅色故事、革命精神將植根于我們的紅色基因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實踐隊員們在參觀完鄧發故居以及鄧發紀念館后,便正式開始進行有關鄧發烈士的微黨課拍攝工作和相關的走訪調研任務。懷著崇敬之心,實踐隊伍深度挖掘了紅色基因傳承背后的故事。



  在走訪的過程中,當地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深深地打動了實踐隊員們。云浮山水孕育出了一位杰出而偉大的革命英雄,同時也傳承了鄧發烈士堅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德風范。



  鄧發烈士常說:“你不把谷子撒在地上,怎望它長出芽來?”如今,鄧發烈士播撒下的愛國情懷,正像雨后春苗一樣在無數中國人心中向上生長。短短一天的調研時間轉瞬即逝,但紅色基因的傳承永不停息,執起書寫時代新章的筆,實踐團隊將讓黨史中蘊含的偉大精神指引自己在未來勇往前行。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