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榮譽展示 > 正文

硯園青年講西江黨史 | 訪千年古村 憶一代英烈

發布時間:2021-11-03


  在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腰古鎮的中南部,有一個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的古村落,名為城頭村。寧靜深幽的村落,曾奏起一曲時代華章;偏遠曲折的道路,勾勒出一段紅色歷史。這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因是中共云浮縣委舊址以及革命烈士陳劍夫的故鄉而聞名遐邇。在今年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肇慶學院新聞中心的黨史學習實踐團隊來到了這里,重溫那段火紅的歷史記憶。



舊址新修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在中共云浮縣委舊址前,一面在藍天白云中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吸引了我們的目光。93年前,這里有一面標著斧頭鐮刀的紅色旗幟迎風招展,無數青年志士在它的引領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5月,陳劍夫等人在城頭村成立了中共云浮縣委,開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職工運動等,帶領農民反對地主豪紳的壓榨,并吸納發動群眾加入革命隊伍,進行堅決的革命斗爭。這段紅色記憶也隨之嵌入了這座古老村落的革命歷史脈絡當中。



  修繕重建后的舊址緗色墻面、黑瓦蓋頂,外觀樸素但又不失威嚴。入內可見墻壁上掛著不少展示板,有關云浮縣委的歷史背景、舊址情況等信息都一一在列。里間則陳列著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陳劍夫的舊物舊事。



  陳劍夫1891年出生于城頭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920到1926年間,他參與領導了香港海員罷工、省港大罷工,為我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1926年10月,陳劍夫懷揣著革命理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受組織派遣回到城頭村開展秘密革命活動。他一心撲在革命事業上,為黨組織的發展壯大作出了極大奉獻。



  那一張張老照片帶我們回憶起90多年前驚濤澎湃的腰鼓農會起義,也銘記著云浮大眾探求和平民主富強的崢嶸史篇。功績彪炳,光照千秋,這座飽經風霜的舊址所象征的不屈革命意志永遠不滅。



銘記歷史 先烈遺志永存于心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上,城頭村繼承先烈遺志,傳承革命精神,用實際行動賡續革命星火。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村民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常年如一日地對陳劍夫故居檢查修繕。在村民的悉心維護下,陳劍夫的故居以完整的樣貌保持至今。



  故居的二樓儲物處,一縷光穿過瓦間,照亮一根細細的麻繩。為了最好的錄制效果,實踐隊員以身做擋光板,只為了捕捉這一刻的感動。



  這根繩子看似普通,卻是陳劍夫一次次躲避國民黨反動派嚴密追捕的最好伙伴。

  時間來到1928年8月,局勢變得愈發緊張。反動派勾結土豪劣紳,派出大批反動軍警和民團,將城頭村團團圍住。在敵人放火燒村的威脅下,陳劍夫毫不猶豫挺身而出,英勇就義,時年僅37歲。

  一段令人感動的革命故事,自此被城頭村的村民放在了心里。“劍夫故里,仁善城頭”,如今陳劍夫已經成為了城頭村自強自立、文明進取的精神象征,正可謂斯人已逝,忠魂永存。



一片丹心 弘揚烈士之志


  山城如畫,歲月如歌。陳劍夫與城頭村人民曾經譜寫下的壯麗詩篇,村委干部陳可凡都與我們細細敘說。



  陳干部告訴我們,陳劍夫生前心系百姓,深受村民愛戴,村里樸實民風也多是受此影響。如今,陳劍夫精神已經和當地人的生活融為一體。

  而為了更好弘揚城頭村革命文化和陳劍夫精神,陳干部特意加強了普通話練習,以便能向往來游客更好地陳說這段紅色的故事。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陳劍夫的墓碑前,懷著崇高敬意致以深切緬懷。



一方山水 承載紅色基因


  “紅色文化+深厚歷史”讓城頭村既存留著傳統老村的寧靜悠然,也有著革命村落的紅色氣息。在這里,古樸小徑曲徑通幽,傳統古建筑展露神秘奇巧,上百年的古荔、古榕沉默生長,安靜的午后老人間閑話家常……古老的村落像翻不到頭的地圖寶藏,驚喜隨處可見。



  而紅色基因在城頭村的傳承,如潤物無聲的初春細雨,在點滴之間影響著村子里的每個角落。 

  我們在村落里沿循著鮮紅的指示牌,四處行走,總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激蕩和沖擊--——富有創意的革命墻繪再現往昔崢嶸歲月。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標語可見村落初心不改,每個文物和古跡都自帶一張“身份號碼牌”……村落承載的記憶和現代化的建設巧妙地融為一體,傳遞出一種無聲的威嚴。



  古老村落的靜謐寧靜與革命精神的激昂澎湃相互交織,匯成了獨屬于城頭村的紅色文化。實踐團隊行走在巷道交錯間,彼時的烽火歲月仿佛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在走完城頭村源遠流長的革命道路后,我們將繼續前行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道路上,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百年征程!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