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片段在线看,国产人成午夜免免费观看_蓝光免费全集观看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榮譽展示 > 正文

人大代表李如喜:為肇慶本土文化發聲

發布時間:2021-07-04

  李如喜,肇慶市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現任肇慶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肇慶市委副主委、肇慶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社會體育系主任、副教授。

  2019年8月,他為視察肇慶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現場介紹西江沿岸的歷史文化古跡;2020年5月,他參與陪同接待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行投資項目考察團的重要任務,介紹肇慶歷史文化......他熱愛肇慶的本土文化,勇挑重擔,仗義執言,是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滿腔熱情的人大代表。



  2003年,李如喜通過人才引進來到了肇慶學院。從寒冷的吉林長春到溫暖的廣東肇慶,從一個對肇慶不甚了解的異鄉人到對肇慶了如指掌的“新肇慶人”,李如喜不但愛上了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足跡遍及端城的每一個角落,他還充分發揮一名市人大代表的作用,10年間提交了30多件高質量的建議,其中大部分與文物保護、環境保護、民生議題有關。他仗義敢言,為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鍥而不舍”,彰顯了一名優秀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勇于擔當的風采。


執著建言保護紅色資源見成效


  獅崗位于七星巖東北角,山上遍布炮臺、戰壕、暗堡等軍事設施的遺跡,史稱“獅崗炮臺”,享譽四方的葉挺獨立團曾在這里開展軍事訓練。另外,在獅崗山腳下有一個洞穴,里面曾發現有32種20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早在上世紀70年代,獅崗就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保護不力,達不到相關要求,該稱號被撤銷。這座山頭,李如喜不知道爬了多少回。但每上一次山,他的惋惜就多一分。



  李如喜說,山上這些暗堡、坑道、炮臺等都是肇慶作為軍事重鎮的重要實物見證。獅崗炮臺的歷史價值還在于抗日戰爭時期,曾為阻擊日寇入侵肇慶發揮過巨大作用。令人遺憾的是,獅崗山上現存6個堡壘,有4個頂部已經坍塌,用于支撐堡壘的木制橫梁已全部損毀,連接堡壘的坑道也大多坍塌,暗堡內的立柱角鐵被鋸斷盜走,坑道內長著雜草。

  李如喜連續多年撰寫建議,提出了《搶救保護獅崗炮臺的建議》《排查端州城區七個百年炮臺,將其納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議》《關于加快對七星巖風景名勝區內“獅崗”整體保護活化的建議》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李如喜等熱心人士的多方奔走呼吁下,2014年12月,有關部門將獅崗炮臺納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市政府撥出專款修葺獅崗,相關職能部門也加緊對獅崗進行規劃利用。2019年,他提交的《搶救保護獅崗古炮臺》建議亦被市委市政府列入當年10件惠民實事之一。2019年,獅崗炮臺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后,獅崗炮臺成為李如喜為學生、機關單位黨員干部上黨課的“教室”。“走在戰壕里、鉆進暗堡內,學生、黨員更能感受鐵軍‘鐵心向黨、鐵血擔當、鐵紀如山、鐵骨錚錚’的精神。”近來年,李如喜提出利用獅崗古炮臺打造鐵軍教育基地,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葉挺獨立團在肇慶成立,是人民軍隊建立、成長、發展的縮影,換句話說,紅色的根和魂就在肇慶。”李如喜認為,葉挺獨立團實戰練兵場——肇慶古炮臺,是肇慶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必備的、獨一無二的資源,必須珍惜、活化利用好,進而帶動肇慶紅色旅游產業發展。


較真碰硬  喚醒沉睡的羚羊峽


  羚羊峽古道公園于2016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令市民們歡欣鼓舞的是又多了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去處。而這背后,離不開李如喜代表一次又一次的“較真”。



  對文物研究情有獨鐘的李如喜一直以來都關注并研究羚羊峽,“十年來,一有時間,我就去羚羊峽尋古探幽。”在他看來,肇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而作為旅游城市,肇慶的諸多“瑰寶”尚在沉睡,令人惋惜。他指出,《簡明知識詞典》錄入我國五個著名山峽:長江三峽、虎跳峽、劉家峽、三門峽、肇慶羚羊峽。可見,羚羊峽魅力非同一般。



  而羚山寺、摩崖石刻、古亭、路橋碑、古猿洞、古炮臺、古戰壕、古橋、古道等歷史文物,無一不訴說著羚羊峽的故事。“這些都是肇慶獨有、不可復制的瑰寶!一定要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只有開發羚羊峽,才是最好的保護!”盯上羚羊峽后,李如喜多次提出活化利用羚羊峽的建議。但收到的答復多不盡如人意。“不甘心”的他連續多年不厭其煩,執著地撰寫了10多條相關建議,當他發現羚羊峽重要文物——“增修羚羊峽橋路碑”被盜后,不顧個人安危,兩次報警,最終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將羚羊峽的開發納入了2016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如今,羚羊峽古道終于獲得了“重生”。


聯名議案  助力打造長者公園


  大欖崗長者公園位于仙女湖旁邊,原為廣東省干部療養院、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舊址,占地面積約65畝,自然條件優越,但閑置久了便雜草叢生、房子破敗不堪。2019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決定整合資源,將這一塊城市發展中最寶貴的地塊作為長者公園用地。這一決定牽動了肇慶市民的心,一直為肇慶本土文化發聲的李如喜自然是按捺不住了。如何促成這一民生實事更好更快落實到位,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如喜和陳秀萍等幾位同樣關心關注這一項目的市人大代表集思廣益,最后決定以人大議案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



  2020年1月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上,李如喜等10多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大欖崗長者公園、羚山涌碧道公園的議案》。議案提出,城市公園建設與管理不僅是優化生態環境、美化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民心工程,也是做好城市經營、提升城市經濟價值的重要一環。但藍塘、大沖等片區公園存在綠地匱乏的現狀,建議加快制定城市公園改造、建設計劃,按照“謀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原則推進實施,重點加快大欖崗長者公園、羚山涌碧道公園的建設。其中,在星湖周邊新建大欖崗長者公園,打造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和行為特征的長者專屬娛樂休閑空間,適應新形勢下老齡社會的發展趨勢,切實增進老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人大常委會和市人大代表的監督推動下,通過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長者公園僅用6個月的時間就建成開放使用。


△圖源 肇慶西江網


  2020年8月30日,大欖崗長者公園與羚山涌碧道公園等8個新建公園集體開園,尤其是長者公園吸引大批市民游客紛至沓來,“打卡”拍照,點贊不已。

  李如喜表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事業也許就是朝陽產業,長者公園的建成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不僅盤活了荒廢的資源,而且很好地利用了原來的部分舊建筑,使之變身為各具特色的功能場館,如書畫室、長者飯堂等。他建議,公園內的防空洞可開發成為國防教育場所,連同遙遙相對的獅崗炮臺,共同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粵ICP備05008891號 ?2025 肇慶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