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過家教,教過不少小朋友,但小俊(化名)對學習的熱愛最讓我感動。”一個半月前,肇慶學院大三學生戴若萱自愿報名參加了肇慶學院組織開展的2020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下簡稱“三下鄉”),同時也成為該校456名“青年云支教”首批志愿者中的一員。
在每周四次的線上課程里,農村孩子小俊對學習、對知識的渴望與熱愛,帶給她源源不斷的感動。

肇慶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員走訪當地留守兒童家庭。通訊員供
知識改變命運。成長在鄉村的孩子,更懂得這寥寥數字的厚重。隨著肇慶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鄉村生活日益富饒幸福,生活在鄉村的孩子已越來越能享受到更均衡優質的教育。
近年來,肇慶陸續出臺實施《肇慶市教育提升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和《肇慶教育改革十大舉措》,通過在縣域全面啟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市域內“城鄉聯動、雙向提升”改革,利用肇慶學院在師范教育方面的優勢以“高校+地方”的模式深化校地合作等方式,扎實推進教育城鄉一體化。
受條件環境等因素限制,鄉村孩子的暑期生活依然比較單調。地方高校組織的“三下鄉”活動恰恰充實了他們的暑假,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大學生志愿者在“云端”為鄉村里的孩子授課。通訊員供圖
今年暑期,結合防疫工作要求,今年該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創新探索“互聯網+社會實踐”新模式,鼓勵師生在云端開展各類活動。
“青年云支教”是其中的創新嘗試。作為廣東省首批10所參與“青年云支教”高校之一,肇慶學院將該項目作為今年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校級實踐項目進行重點打造。 大學生志愿者將通過網絡為鄉村孩子們開展為期兩年的“云支教”。
暑假期間,該校456名志愿者利用網絡,為肇慶市建檔立卡貧困青少年提供“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線上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業困難,提供體質和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促進貧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戴若萱因此成為小俊的老師,為他上課。初次上課時,從未和大學生單獨交流的小俊緊張拘謹,一節課下來,幾乎只有戴若萱一個人在說話。
“開始的幾節課小俊不怎么說話,我們就和他分享大學生活的趣事,耐心地和他交流,先和他‘混熟’。”漸漸地,小俊在課堂上的表現越發活躍,不久后甚至主動對戴若萱說:“老師,每周我可以多上兩節課嗎?我想學習的時間多一些……”他眼神里對知識的渴望深深觸動了戴若萱。在與小俊家長溝通過后,她把原本的每周兩個課時調整為四個課時。
“每次上課我都很有收獲,在兩位大學生哥哥姐姐的幫助陪伴下,我覺得暑假變得充實多了!”“在暑期上網課是很新奇的體驗,雖然最初不太適應,但是哥哥姐姐們耐心教我,很多知識點我都能掌握了……”隨著“青年云支教”項目的開展,今年,肇慶各縣(市、區)有200多名鄉村孩子因此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