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個省級黨建“雙創”項目,精心舉辦主題音樂黨課,授權學生團隊創立印象硯園文創品牌,在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學科、人才和資源優勢……近年來,肇慶學院堅持黨建引領,厚植“厚德、明智、博學、力行”的校訓沃土,錨定“多科性、應用型,地方性、創新型”的辦學航向,匠心打造集山水、人文、學術、數字、平安于一體的美麗校園,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持續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在今年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
肇慶學院2025屆畢業典禮,學校領導超有愛,俯身撥穗。網友評論,無論身處何境,追夢的人永遠不會向生活低頭。原文鏈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506271098555.html?layer=2&isndappinstalled=0
自主研發系列環保型水滑石化合物,從源頭消除重金屬污染,破解新材料領域“卡脖子”難題;立足“基塘農業”原生態系統,構建“漁養—家禽—果蔬—塘田”低碳、健康、高值農業新范式……近年來,位于肇慶學院的廣東省城郊生態環境與低碳農業重點實驗室,緊扣國家“雙碳”戰略與鄉村振興主線,在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核心地帶,持續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釋放綠色低碳科技動能,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力量。聚焦綠色轉型,...
為深入實施省“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著力推動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建設走深走實,6月19日,肇慶高新區聯合肇慶學院開展“三高聯動 三優聚力”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校地企對接合作活動,為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新發展路徑。充分整合校地企三方優勢,積極探索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建設新路徑雙方將充分發揮“肇慶學院高校人才技術優勢+肇慶高新區產業優勢+高新技術企業實踐載體優勢”,著力推動科教創新走廊建設從校地合作向校地企合作轉變。...
南都訊 記者蔡雯 17日,肇慶學院2025年本科招生計劃正式發布!今年該校開設58個招生專業,普高本科計劃總規模為8050人。其中廣東省7398人,廣東省外572人。其中,提前批教師定向182人;本科批7216人,其中歷史類1474人,物理類4436人,體育類431人,音樂類415人,舞蹈類22人,美術類384人,書法類54人。對比去年,今年,肇慶學院招生規模高質增長擴招超過2400人,此外國際化辦學取得新突破,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聯合培養;專業建設緊跟國家發展需求,...
受臺風“蝴蝶”引發的持續性強降雨影響,肇慶懷集縣全域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多地受災嚴重,深深牽動著社會各界人民的心。為切實幫助因本次懷集縣暴雨洪澇災害導致家庭經濟出現臨時困難的同學渡過難關,肇慶學院、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等高校已緊急啟動“暴雨洪澇災害專項臨時困難補助”申請通道。肇慶學院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家庭因本次暴雨洪澇災害遭受直接經濟損失,導致臨時生活困難的全日制在校學生(含本科生、研究生),可填寫《...
鼎湖區永安鎮的鱖魚養殖企業里,荷魚共生原生態種養殖技術源源不斷為一池碧波注入清流和生機。精心規劃的四會市大沙鎮隆馬村格江自然村面貌煥新,一派村美民和之景……這些發生在肇慶廣袤鄉村的生動場景,都與肇慶學院全面推進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以下簡稱“雙百行動”)緊密相關。作為“雙百行動”高校聯盟成員以及“三所學校”和縣中質量提升工程的牽頭高校和支援單位,肇慶學院堅持頂層發力高位推進“...
形如一尊“玉如意”的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藍圖之上,肇慶學院、肇慶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廣東創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三方共建聯合實驗室的協議于近日落筆。這看似尋常的一步,卻標志著肇慶學院探索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邁入了新階段,更是肇慶市高瞻遠矚打造科教創新走廊的生動注腳。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藍圖。破局:破解成果轉化“四重困境”長期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之路布滿荊棘: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錯位,校企互信不足,企業懼于研發風險而躊躇不前,...
西江日報訊(記者 通訊員 梁婉蔓) 6月7日,由廣東省寫作學會、肇慶學院、嶺南師范學院聯合主辦的跨界創意寫作暨人工智能輔助寫作研討會在肇慶舉行。省內省外教育界、學術界、出版界、新聞界、企業界等界別170余名代表,深入研討人工智能時代寫作活動的新現象、新動態、新問題、新對策,共同推動寫作高質量發展,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守正創新、繁榮發展注入智慧和力量。此次會議聚焦的跨界創意寫作和人工智能輔助寫作,是寫作活動未來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