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廣東教育行政學院“下放”新興縣,更名為肇慶地區師范學校,開啟了肇慶學院辦學的其中一個源頭。
五十年冬去春來、歷經變遷,肇慶學院一直延續著對人才培養事業的激情,潛心教學、立德樹人。一批批青年才俊,如同一股股洪流自校園出發,奔向四方,匯入時代大潮,努力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書育人成果斐然
從肇慶地區師范學校時期在困境中立穩陣腳,到肇慶師范專科學校時期專注于培養教師人才,到西江大學時期明確通過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到升本之后歷經20年發展探索,再到今日堅定走新時代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道路,建校五十年來,肇慶學院始終跟隨時代步伐,在堅持人才培養使命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發展。
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肇慶學院在升本之初,就踏上了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道路。學校以教師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強化實踐教學,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2016年,肇慶學院入選廣東省轉型發展試點高校。根據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肇慶學院大力發展與經濟社會聯系緊密的學科專業。近年來,肇慶勾勒“4+4”產業布局,加快構建“一帶一廊一區”發展新格局。肇慶學院精準聚焦產業需求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整合資源,加大對優勢和特色學科投入,重點學科建設成效顯著。目前,肇慶學院設有1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其中省部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12個,通過IEET認證專業4個。
正是在一以貫之的努力下,50年來,肇慶學院共培養了近20萬名各類優秀人才,廣大畢業學子備受歡迎,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干、楷模、標兵,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黨建育人根植愛國情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辦學伊始,肇慶學院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便圍繞育人工作展開。進入新時期,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推進黨建育才工程,全面實施黨員帶班制,積極探索“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德育格局。
2012屆畢業生劉潔自愿扎根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將青春奉獻邊疆教育事業;2017年至今,6批38名學子先后前往“蓮花秘境”墨脫支教,將更好的教育帶到號稱“世界屋脊”的高原地帶;今年,397名學子報名應征入伍,報名人數較去年接近翻兩番……這些皆是肇慶學院堅持思政引領,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成果的縮影。
融合地方底蘊以文化人
扎根嶺南名城,在山高水長與深厚歷史的蘊育間,肇慶學院堅守以文化人。特別是在80年代至千禧之年,隨著辦校條件不斷改善,文明校園、花園式校園雛形初現。
硯園文筆蘸翰墨,揮就春風入杏壇。肇慶學院結合地方文化重點打造以“筆墨紙硯”為主要元素的硯園文化景觀,有力彰顯新時期學校文化新氣象。
肇慶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也跟隨辦學實踐不斷深化。近年,學校傳承古代書院優秀文化傳統,探索書院制建設,豐富地方本科院校大學文化內涵,強化文化育人能力。厚德、明智、博學、力行、蘭蕙等五大書院各具特色,已成硯園獨特文化育人品牌。
風過硯園,墨香漸濃。借助美術館、藝術中心、博物館等重要平臺,肇慶學院陸續舉辦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嶺南畫派大師作品展等高水平藝術展覽,邀請高雅藝術來校巡演交流,進一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堅實文化支撐。
“未來五年,是肇慶學院實現跨越發展最為關鍵的五年……我們責任在身,使命在肩!”肇慶學院第四次黨代會上,學校黨委書記曾桓松語氣鏗鏘,學校奮發向前步履穩健。
今后五年,肇慶學院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融入和服務灣區,堅持“上層次、擴容量,調結構、強特色,提質量、增效益”,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標學校發展目標定位,精準聚焦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水平,打造新時代“灣區新秀、省級方陣、嶺南名校”,做優新師范、做強新工科、提升新文科、發展新農科,努力建設成為新時代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肇慶學院一直在路上。今朝,在慶祝建校五十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肇慶學院人回眸來時崎嶇路,心生萬千感慨;展望未來新發展,喜見無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