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慶學院學生正在制作金繡端硯

各類金繡端硯作品

當端硯碰上金絲銀線,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肇慶學院學府文創工作坊的一班師生,用了近10年時間來尋找答案。經過不斷的探索努力,他們終于研發出“金繡端硯”新產品,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讓千年名硯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一縷金絲,化作了荷花舒展的花瓣;條條藍線,變幻成洶涌的波濤;圈圈銀絲,變成了騰云的飛龍……在制作人靈活的手指下,各色柔軟的金屬絲被拼成七星巖、荷花、祥云等各種圖案,并被黏貼在打磨好的硯石上,色彩燦爛,奪目耀眼。
“金繡端硯工藝是學府文創工作坊所獨創的,是端硯藝術創新的一次大膽嘗試。它讓端硯煥發出新的魅力。”肇慶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金繡端硯技術創新導師胡榮奎告訴記者,經過千年發展,傳統端硯的雕刻技藝已發展至頂峰,難有新的突破。“而且今人有今人的審美,端硯制作技藝需適應時代發展。我們應該為端硯制作技藝的創新傳承奉獻自己的力量。”
于是,胡榮奎根據硯材本身的色彩、紋理豐富度不足,難以激起消費者購買欲望的特點,采用已獲得國家專利和注冊商標的廣府金繡工藝,對端硯的外觀裝飾進行革新,利用新型金屬材料的造型能力,設計、制作出擁有立體空間感的主題圖案,圖案有上百種花樣。他說:“千年來,雕刻是端硯唯一的外觀裝飾。金繡端硯豐富了端硯的外觀裝飾形式,在不破壞端硯功能的情況下,使其更漂亮、更時尚,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同時,金繡端硯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一般人通過20天的系統學習,就能進行外觀裝飾的制作。“它能實現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甚至在家里就能制作圖案小配件,再統一送到工作坊進行拼接。”在胡榮奎看來,金繡端硯的售價總體比傳統端硯要低,符合普羅大眾的消費水平。“這有助端硯走進尋常百姓家,更有利端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2020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上,由肇慶學院學府文創團隊創作的《金玉滿堂——“廣府金繡端硯”手工藝文創產品系列》受到了大賽評委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大賽“非遺創意產品設計”類唯一的一等獎。金繡端硯也受到了市場認可和歡迎。目前,利用課余時間制作金繡端硯的肇慶學院學生40余人,工作坊有每月制作約500件成品的能力,基本沒有庫存。
國家級非遺(端硯制作技藝)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焯忠很贊賞金繡端硯這一新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有創新才有生命力。金繡端硯的出現是一件好事。它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添加了新內容,豐富了端硯的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對行業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楊焯忠認為,金繡端硯是在傳承中創新的一個典型例子,行業應該對這種創新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